"中式英语"引出的逸闻趣事

2012-05-07 00:00:00来源:网络

\


  带有汉语语音、词汇、语法等特色的“中式英语”(Chinglish) , 主要是一些人对英语使用不熟悉,硬套汉语习惯或文化模式造成的;另外翻译软件或网络搞笑也会产生这类语言文化现象。中式英语有的令人拍案叫绝,有的让人一头雾水,还有的使人啼笑皆非。

  1.“纸老虎”的妙译
  1946年8月,美国记者安娜-斯特朗去延安,她要采访毛泽东。毛泽东在这次采访当中,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,就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。当时担任翻译的余光生就搜索到了一个惯用词scarecrow(稻草人);毛泽东当时就纠正了他的翻译,说“不行,我不是这个意思,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,是paper tiger”。从此这个看起来有些雷人的词组就带领着那些生动活泼、新奇有趣的中式英语一路前进。
  目前“paper tiger”(纸老虎)、“long time no see”(好久不见)、“good good study,day day up”(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)等已成为“正宗”的英语词语,并被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。有关专家认为像这种颇具“神韵”的中式英语还在不断地增加中。加拿大《多元文化周刊》曾经指出:具有神韵的中式英语为国际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,并将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。
  2.“小弟弟”的故事
  德国多媒体制作人奥利弗-瑞克(中文名叫“纪韶融”)有一个著名的关于“小弟弟”的故事。说的是他2000年在上海坐出租车时看见了车里一条标识语:“请带好随身物品”,下面一行的英文“Don‘t forget your thing”却一下子把他逗乐了,因为这句中式英语在英语文化(尤其是俚语)中表达的意思是,提醒男性乘客“别忘带走你的’小弟弟‘”。在中国人看来无足轻重的thing后面少了一个s,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
  后来,瑞克对中式英语产生了“感情”,大量收集这方面的实例,然后出版了多本关于中式英语的畅销书,还建立了中式英语网站;其主要目的是为后人保存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。他说:“中式英语绝不仅仅是英文能力不足或用语不正确造成的,很多标识语的翻译实际都带有某些中文的概念;这些概念丰富了英语,给英语带来了一些中国的风味甚至是中国的思维方式。”而中式英语也给他带来了不少“外快”。
  3.“口水鸡”的误译
  5年前,一名成都高校教师请了几名外国朋友到一家有名的中餐馆吃饭。教师特地点了几道当地名菜,其中一道是“口水鸡”。外国朋友非常喜欢这道菜,竖拇指连声称赞“味道好极了! “但当他们看到菜单上的”口水鸡“被翻译成”slobbering chicken “(流口水的鸡)时,个个都吓得脸色青白、心胆俱裂。因为他们联想到了”发瘟鸡“,吃这种鸡很可能得禽流感。
  见到尴尬的场面,那名教师只好向外国朋友解释说:“是翻译出了问题,鸡是没问题的。这道菜的味道好,就会令人垂涎三尺,这就是’口水鸡‘名称的由来。”他们听完后说:“原来如此啊,真是一场虚惊!”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,认为这一由误译而来的中式英语太有意思了。如果将“口水鸡”翻译成“koushui chicken”,并附有主料和烹调的简要英文说明,就能让外国人避免误解,还能让他们越吃越想吃。
  为了规范中餐菜名的英译,北京市外办和市民讲外语办公室最近联合出版了《美食译苑--中文菜单英文译法》一书,为2158道中餐饭菜“正名”;从此该市的餐馆就可以参照书中的标准译法印制菜单了。
  4. 警示语的误解
  2009年8月,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登了一张十分有趣的照片,该照片是一个名叫菲利普-班菲尔德的英国游客在北京颐和园拍的。照片中的门楣上挂着一块警示牌,上面写着汉字“小心碰头”,而其英译却是“LOOKOUTKNOCKHEAD”。除了单词之间没有空白作间隔不便阅读外,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是将这一英译理解成“寻找诺克-黑德”(Look out Knock Head) 。
  不懂汉语的班菲尔德以为是寻人启事,就拍下了这张照片,并把它寄给了英国的报社:这位可爱的有心人希望通过媒体帮助寻找黑德。照片见报后,马上就有不少人在网站上发问:“你是谁,为什么要找诺克o黑德?”“诺克-黑德正在泰国旅游,有什么事找他?”等等。如果将“小心碰头”英译为“Mind your head”或“Watch your head”,外国人就一目了然了。可见,由误译而来的中式英语有时也会引起误解,甚至闹国际笑话。
  5.招呼语的爆笑
  去年10月,在广州举行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,曾出现一幕十分有趣的情景--一名来自深圳的小伙子脸带笑容地向一名国外参展商说:“You good!”开始那名外商有点不知所措,还以为小伙子说他的商品(your goods)有什么问题,后来才恍然大悟:原来小伙子向他打招呼。他也脸带笑容地回应道:“You good!” 这一颇具“幽默”的中式英语让在场的人们都抱腹大笑。
  顺带一提,招呼语“你好”的地道英语是Hi(一般用于熟人之间)、Hallo(一般用于非熟人之间)、How are you(一般用于熟人之间,回答通常是I’m fine,thanks) 、Glad/Nice to meet you(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,回答通常是Glad/Nice to meet you too)或How do you do(一般用于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,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)。

新东方在线英语水平测试

新概念1册-3天英语入门基础

本文关键字: 中式英语

添加助教老师微信

免费领取2G新概念资料

更多资料
更多>>
更多内容

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

加助教免费领取2G资料

更多>>
更多资料